秋季艾灸:调养身心,迎接丰收之季

当秋风渐起,树叶飘落

“一叶落而知天下秋。”当秋风渐起,树叶飘落,大地染上一层金黄,我们迎来了宁静而美好的秋季。秋季,是大自然从繁茂走向内敛的季节,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关键时期。而艾灸,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,在秋季能发挥独特的作用。

一、秋季的特点与人体变化

秋季气候逐渐转凉,空气中的湿度降低,呈现出“燥”的特点。在这个季节里,人体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。从中医角度来看,秋季与肺相对应,肺主气,司呼吸,外合皮毛。此时,人体的肺气较为旺盛,但同时也容易受到秋燥的影响,出现口干、咽干、咳嗽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此外,秋季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逐渐减慢,容易感到疲惫、乏力。

二、秋季艾灸的好处

润肺止咳

秋季燥邪易伤肺,艾灸肺经上的穴位,如肺俞、太渊、尺泽等,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。艾灸的温热刺激能够促进肺部的气血运行,增强肺的功能,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咳嗽、咽干等症状。

肺俞穴
太渊
尺泽

健脾养胃

经过夏季的消耗,人体的脾胃功能在秋季往往较为虚弱。艾灸中脘、足三里、脾俞等穴位,可以健脾养胃,促进消化吸收,增强身体的抵抗力。艾灸还能温暖脾胃,缓解秋季因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、腹胀等不适。

中脘穴
足三里
脾俞

滋阴润燥

秋季气候干燥,容易导致人体阴液不足。艾灸关元、气海、三阴交等穴位,可以滋阴润燥,补充人体的阴液。这些穴位具有补肾滋阴、养血安神的作用,能够改善秋季因阴液不足引起的失眠、多梦、心烦等症状。

关元穴
气海
三阴交

增强免疫力

秋季是感冒、流感等疾病的高发季节。艾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,增强人体的免疫力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艾灸大椎、风门、命门等穴位,可以振奋阳气,抵御外邪,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。

大椎穴
风门
命门穴
三、秋季艾灸的注意事项

注意保暖

秋季气温逐渐降低,艾灸后人体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,容易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。因此,艾灸后要注意保暖,避免吹风、受凉。可以在艾灸后喝一杯温水,帮助身体排出毒素,同时要及时穿上衣服,避免感冒。

选择合适的时间

秋季艾灸最好选择在上午或下午进行,避免在晚上进行艾灸。因为晚上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,此时艾灸容易扰动阳气,影响睡眠。此外,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每次艾灸 30 分钟左右为宜。

因人而异

秋季艾灸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选择。对于体质虚弱、容易感冒的人群,可以适当增加艾灸的次数和时间;对于阴虚火旺、体质燥热的人群,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和时间,避免加重症状。同时,孕妇、高血压患者、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进行艾灸前,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。

四、秋季艾灸的常用穴位及方法

肺俞穴

定位:位于背部,当第三胸椎棘突下,旁开 1.5 寸。

方法:点燃艾条,对准肺俞穴进行艾灸,距离皮肤 2-3 厘米,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。每次艾灸 15-20 分钟,每周可进行 2-3 次。

中脘穴

定位: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 4 寸。

方法: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穴,每次艾灸 20-30 分钟,每周可进行 2-3 次。也可以使用艾灸盒进行艾灸,将艾灸盒放在中脘穴上,点燃艾条后放入艾灸盒中,进行温灸。

关元穴

定位: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 3 寸。

方法:艾灸关元穴可以采用温和灸或隔姜灸的方法。温和灸时,将艾条对准关元穴,距离皮肤 2-3 厘米,每次艾灸 20-30 分钟,每周可进行 2-3 次。隔姜灸时,将鲜姜切成直径约 3 厘米、厚约 0.3 厘米的薄片,中间用针刺几个小孔,然后将姜片放在关元穴上,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进行艾灸,每次艾灸 3-5 壮,每周可进行 1-2 次。

总之,秋季艾灸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。通过艾灸,可以调养身心,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,让我们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,以更加健康的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。但在进行艾灸时,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方法,遵循注意事项,确保艾灸的安全和有效。

文章分类